黄金东移!柬埔寨打响第一枪,多国排队在中方存金,美元霸权悬了

2025-11-23 22:04:44 92

2025年11月初,柬埔寨央行做了一件让伦敦和纽约金库经理们彻夜难眠的事:将新采购的黄金直接存入深圳前海保税区金库。

这块金条没有按惯例先运往瑞士精炼、再转存伦敦,而是从产地直达中国。 对持有54吨黄金(占外汇储备25%)的柬埔寨而言,这不仅是资产存放地的改变,更是对百年金融秩序的重新投票。

三角联盟

俄乌冲突中,西方冻结俄罗斯3000亿美元资产的行动,成了全球央行行长的噩梦教材。柬埔寨的黄金储备原本分散在瑞士央行(12.4吨)、英国央行和本土金库,但地缘政治风险让小国开始重新布局。

深圳保税区金库的优势在于“境内关外”的特殊监管模式:黄金存放于此既受国际法保护,又规避了单一国家的政治干预风险。

世界黄金协会2025年调查显示,73%的央行担忧“储备资产被武器化”,而中国的中立立场成了关键吸引力。

伦敦金库的仓储费每年高达黄金价值的0.15%,而深圳保税区费率低30%,这对持有几十吨黄金的国家意味着每年省下数百万美元。

在伦敦,黄金交割需经精炼、运输、认证等多重环节,耗时两周;而在上海黄金交易所体系内,柬埔寨官员可在线上完成质押、交易、人民币兑换全套操作,周期压缩至3天。 这种“存储+交易”一体化服务,让黄金从沉睡资产变为可即时动用的流动性。

2024年中柬贸易额达178亿美元,同比增长20.3%。 柬埔寨将黄金存于中国后,可直接质押获取人民币,用于支付从中国进口的机械设备、电子产品。

印尼此前将20吨黄金存入香港仓库后,便用人民币支付了30亿元高铁货款。 这种“黄金-人民币-贸易”的三角循环,正在东盟国家中形成新范式。

全球暗流

1. 传统中心的衰落:伦敦金库库存跌至8477吨

2025年2月,伦敦金银市场协会(LBMA)数据显示,伦敦金库黄金库存降至8477吨,连续三年下滑。

同期,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黄金库存却在三个月内翻倍,从533吨猛增至1076吨,但这并非需求增长,而是交易商为规避特朗普可能对进口黄金征收的10%关税,提前将黄金转移至美国本土。这种“西金西流”的短期套利,与“西金东流”的长期战略形成鲜明对比。

2. 上海金的崛起:一季度成交额突破10.7万亿元

2025年第一季度,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成交额同比增长42.85%至10.7万亿元,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合约成交额更飙升至30.52万亿元,增速超140%。 实物黄金托管规模扩大的同时,“上海金”定价权逐步显现:2025年以人民币计价的黄金交易量占全球18%,较五年前不足5%大幅提升。

3. 多极储金格局成型:泰国存50吨于香港,老挝存3吨于上海

柬埔寨并非孤例。 泰国已将50吨黄金存入上海金交所香港仓库,老挝也将3吨黄金转移至上海金库。

沙特、尼日利亚、哈萨克斯坦等国正与中国磋商类似托管协议。 这些国家共同特点是:与中国贸易紧密,对美元波动敏感,且寻求降低对西方金融体系的依赖。

金融权力重构

1. 去美元化加速:全球美元储备占比跌至40%新低

IMF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美元外汇储备占比降至40%,而黄金储备占比突破30%。 这一变化与央行购金潮同步:2022年至2024年,全球央行连续三年购金超千吨,2025年前三季度再净增634吨,其中70%来自新兴市场。 黄金已超越欧元成为全球第二大储备资产。

2. 人民币的黄金背书:从石油美元到黄金人民币

沙特对华石油贸易的人民币结算占比已达45%,必和必拓开始用人民币结算铁矿石贸易。 当黄金与大宗商品共同构成人民币结算网络,传统“石油美元”体系出现裂痕。 中国向柬埔寨提供的“零关税、零息费、全额保险”托管方案,实则为“黄金+人民币”组合的试点:境外央行存金后可发行以黄金为抵押的人民币债券,形成离岸流动性新池。

3. 基础设施竞赛:区块链存证与数字黄金凭证

中国央行联合海关总署、银保监会在海南自贸港和深圳前海试点离岸黄金账户,拟推出基于区块链的数字黄金凭证(D-Gold),实现秒级交割与24小时清算。相比之下,伦敦部分金库仍沿用人工记账模式,技术代差成为东方金库的突围利器。

柬埔寨的54吨黄金,像一枚投入全球金融湖面的石子。 涟漪已扩散至泰国、老挝、沙特,这些国家正用黄金的位移,表达对新兴金融秩序的投票。

有分析师认为,伦敦、纽约的百年金融底蕴仍难以撼动,黄金东移仅是地缘政治波动下的短期避险;另一些观点则指出,若上海金库未来托管全球10%的官方黄金(约3000吨),将撬动万亿级人民币离岸市场。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判断:下一个宣布在华存金的国家会是谁? #全民炫饭打卡挑战#

新闻动态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