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这三大负心汉,一个比一个狠!徐志摩算一个

2025-11-22 13:47:31 183

俗话说:"自古才子多风流。"

可民国文人的"风流",有时候只是"下流"的遮羞布。

我们从小背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位"浪漫诗人"对结发妻子做过什么。

更让人震惊的是,在民国文坛,徐志摩的薄情竟然还不算最狠的!

今天就来扒一扒民国文坛三位名人的真面目。

徐志摩:让孕妻堕胎的"浪漫诗人"

1921年,徐志摩在英国剑桥读书,妻子张幼仪带着儿子千里迢迢来看他。

见面后,张幼仪告诉他自己又怀孕了。

徐志摩冷冷地说:"把孩子打掉。"

张幼仪不敢相信,哭着说堕胎可能会死。

徐志摩回了一句:

"坐火车还死过人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这句话,后来成为民国"负心汉语录"的经典。

更讽刺的是,多年后徐志摩正是因为坐飞机失事而亡——1931年11月19日,他乘飞机从南京飞往北平听林徽因演讲,飞机在济南触山坠毁。

当年那句话,成了诅咒。

说完那句话,徐志摩不辞而别,把怀孕的张幼仪一人丢在英国。

张幼仪无助之下求助二哥,辗转到了德国。

1922年2月,她在柏林产下次子。

刚从医院回家,徐志摩突然出现了——他拿着离婚协议让张幼仪签字,因为林徽因已经回国,他急着回去追求她。

张幼仪在产后虚弱中签了字,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桩西式文明离婚案。

离婚后,徐志摩对妻儿不管不顾。

张幼仪独自在德国求学打工,艰难抚养两个儿子。

好在张幼仪没有被击垮。

她学习德文,进入裴斯塔洛齐学院学习幼儿教育。

1926年回国后创办云裳服装公司,后来成为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当时罕见的女性金融高管。

而徐志摩呢?

追求林徽因失败,娶了陆小曼,却发现陆小曼极度奢侈,月入颇丰仍不够她挥霍。

为了赚钱他疲于奔命,最终死于那场飞机失事。

如果说徐志摩是抛妻弃子,郁达夫就是公开处刑。

1927年,32岁的郁达夫遇到19岁的"杭州第一美人"王映霞。

他对王映霞疯狂示爱:"你情愿做家庭的奴隶吗?还是情愿做一个自由的女王?"

19岁的王映霞被打动,答应和他在一起。

郁达夫把原配孙荃和孩子留在老家,只每月寄点生活费。

1928年,他和王映霞结婚,两人被称为"富春江上神仙侣"。

婚后不到十年,两人就出现裂痕。

郁达夫怀疑王映霞和浙江省教育厅长许绍棣有来往,两人大吵,王映霞离家出走。

郁达夫做了件让人瞠目结舌的事——在《大公报》登"寻人启事":

"乱世男女离合,本属正常。汝与某君关系,及携去之细软衣饰现款契据等,都不成问题,唯汝母及小孩等想念甚殷,乞告以住址。"

这段话暗示王映霞和别人有关系,还拿走了家里钱财,等于公开羞辱妻子。

如果说登报只是"暗示",那他接下来的做法就是彻底撕破脸。

郁达夫出版诗集《毁家诗纪》,用诗歌详细记录婚变,指责王映霞"红杏出墙":

"忧患馀生矣,纵齐倾钱塘潮水,奇羞难洗……匈奴未灭家何恃?且由他,莺莺燕燕,私欢弥子。"

意思是国难当头,妻子却有婚外情,让他颜面尽失。

王映霞气得在报纸上发表公开信回击,署名:"不肯吃亏的映霞"。

1940年,两人在新加坡正式离婚。

曾经的"神仙眷侣",以互相攻讦的方式分道扬镳。

离婚后,郁达夫又在新加坡和26岁的李筱英同居,对外称"干女儿",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1945年8月,郁达夫在印尼苏门答腊被日本宪兵杀害,终年49岁。

他为抗日付出了生命,值得尊敬。

但回顾感情经历:对孙荃抛妻弃子,对王映霞登报出书羞辱,对李筱英不顾儿子反对执意同居。

如果说前两位是针对一两个女人,郭沫若的做法则是数量级的残忍。

1916年,郭沫若去日本留学,认识了日本女子佐藤富子。

两人同居,陆续生下6个孩子。

在那个年代,未婚生子是极大耻辱。

佐藤富子为了郭沫若,承受了巨大社会压力,家人与她断绝关系,她独自抚养孩子,日子艰难。

但佐藤富子从不抱怨,相信郭沫若会对她负责。

1927年郭沫若参加南昌起义,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因被国民党通缉流亡日本,在那里研究中国古代社会,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

在日本的这些年,佐藤富子和6个孩子一直陪伴他。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郭沫若响应号召回国。

但他离开时并没有告诉佐藤富子和孩子们,7月25日秘密登船离开日本,7月27日抵达上海。

佐藤富子和孩子们被留在了日本。

1948年追到中国,被拒之门外。

郭沫若回国后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在民族大义上,这一选择值得肯定。

但对佐藤富子来说,这是晴天霹雳。

1945年抗战结束,1948年,佐藤富子带着孩子来到香港找郭沫若。

见面时她得知,郭沫若已和于立群组建了新家庭。

佐藤富子选择离开。

后来在周恩来劝说下,她改名郭安娜,在大连生活。

郭沫若离开后,她在日本独自抚养6个孩子,直到1994年去世,终年101岁。

郭沫若抛妻弃子的事在文坛引起轩然大波。

鲁迅在文学论战中批评郭沫若是"才子加流氓"。

虽然网上流传"远看是条狗,近看郭沫若"的段子,但这并非鲁迅所说,而是后人杜撰。

讽刺的是,1936年鲁迅去世后,郭沫若立刻转变态度,连夜写悼文称鲁迅的死是"不可测算的重大损失",还送挽联把鲁迅与孔子相提并论。

这种前后态度的变化,让人难以理解。

结语

徐志摩、郁达夫、郭沫若,都是民国文坛的重要人物,他们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徐志摩让孕妻堕胎,为追求林徽因抛妻弃子。

郁达夫登报羞辱妻子,出书自曝家丑。

郭沫若抛下6个孩子回国,虽为抗战民族大义可敬,但对家人的处理方式让人唏嘘。

这些行为,即使放在那个时代也让人唏嘘。

欣赏作品,不等于认同人品。再大的才华,也掩盖不了感情上的自私。

而那些被伤害的女人——张幼仪、孙荃、王映霞、佐藤富子——她们的坚强和隐忍,才是最值得尊敬的。

新闻动态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