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二十一号“新兵”上天:不只载人,更载着中国航天的未来

2025-11-21 18:39:09 78

苍穹之上中国空间站迎来了一支全新的队伍。神舟二十一号的这次出征,意义非凡,它不仅是一次常规的轮换,更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接力赛”,由经验丰富的老将带领两位锐气十足的新人,共同开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的新篇章。

这支队伍的构成本身就充满了看点。一位是再次出征的70后指令长,两位是首次飞天的80后和90后,他们恰好涵盖了航天驾驶员、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这三种类型。这无疑是中国航天人才梯队建设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张陆

武飞

张洪章

随着10月31日23时44分的一声轰鸣,长征火箭托举着神舟二十一号飞船奔赴星辰。指令长张陆,曾执行神舟十五号任务,经验沉稳;而他的两位队友——武飞和张洪章,均来自我国第三批航天员,是首次踏上太空征途。

他们的背景也颇具深意:武飞曾是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工程师,张洪章则是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研究员。工程师与科学家的加盟,让这支队伍从一开始就烙上了“实干”与“探索”的印记。

飞船入轨后仅用约3.5小时便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了一次漂亮的对接,这速度,展现了中国航天成熟的交会对接技术。接下来,他们将与神舟二十号乘组完成“太空交接”,开始为期约6个月的驻留生活。

这半年的工作清单可以说是干货满满。除了日常的平台维护和出舱活动,比如安装空间碎片防护装置,重头戏还在于科学实验。多达27项全新的科学项目将被启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国内首次在轨实施的啮齿类动物实验——4只小鼠将成为“太空住户”,帮助科学家研究失重环境对哺乳动物的影响。

一项关乎生命起源的实验也将在轨进行,探索遗传密码与“手性”的神秘关系。这听起来有些深奥,但说白了,就是在宇宙的微重力环境下,去追溯生命最底层的奥秘。

但这还不是全部中国空间站的“朋友圈”也在不断扩大。根据计划,巴基斯坦的航天员选拔工作已正式启动,未来将有巴方航天员进入中国空间站执行任务。这扇开放的大门,也为我国第四批航天员中的两位港澳成员敞开,他们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专业技术训练,融入航天员大家庭。

装备方面也在持续升级。两套新改进的舱外航天服已经送达,更舒适、更便捷,为航天员的出舱活动提供更强保障。值得一提的是,一套已经“超期服役”超过20次的老款航天服,在完成延寿评估后光荣“退役”,未来将被带回地球进行深入研究,为后续设计提供宝贵数据。

空间站的繁忙景象其实都在为一个更宏大的目标铺路——载人登月。我们锚定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的目标,从未动摇。长征十号火箭、梦舟飞船、揽月着陆器……这些充满诗意的名字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攻关。各项飞行产品的研制正加速推进,一场更壮丽的星际远征,已在酝酿之中。

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商业航天的力量正越来越多地参与进来。从低成本货物运输到载人月球车,通过商业竞争模式引入社会力量,不仅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也为中国航天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指令长张陆吃透”技术,才能带好队伍

时隔两年多再次出征,指令长张陆的身份多了一重——“导师”。作为团队里唯一的“过来人”,他深知自己的责任。神舟十五号任务归来后,他没有丝毫松懈,反而以更严苛的标准要求自己:“所有训练必须以最优成绩通过。”

年龄增长带来的体能恢复变慢,他便用更多的时间和汗水去弥补。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实验,他像学生一样一头扎进去,不懂就问,直到完全掌握。在他看来,指令长必须是团队里最懂技术的那个人,这样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太空中,给队友最可靠的指导。

谈及这个7080、90”的组合,张陆充满信心。他认为自己的经验、90后武飞的活力与技术、80后张洪章的稳重与博学,恰好形成了完美的互补。这个组合,就是为了打硬仗而生的。

飞行工程师武飞从造船人到掌舵人

出生于1993年的武飞,是目前我国最年轻的航天员。他的职业生涯,本身就是一次精彩的“跨界”。曾经,他在地面参与载人航天器的研发,是守护空间站的工程师;如今,他亲自入驻空间站,角色从“造船人”变成了“掌舵人”之一。

从地面工程师到航天员,挑战是全方位的。体能曾是他的短板,他便科学规划,一步步迎头赶上。知识结构也需要重塑,“以前是学深,现在更要学广。”他说。作为飞行工程师,他的职责是照料整个空间站平台,处理各种设备维护和故障排查。这份幸运,在他看来更是一份如山的责任。

载荷专家张洪章把实验室搬进宇宙

张洪章我国第二位飞天的载荷专家。在成为航天员之前,他是一名在中科院埋首于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当国家首次面向科研人员选拔航天员时,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祖国需要有人去太空做实验,我想去试试!”

多年的太极拳功底竟让他在离心机等超重训练中找到了窍门,能更好地保护自己。而从一名习惯发散思维的科学家,到一名必须严格执行手册的航天员,他也经历了一番思维模式的转变。

对他而言空间站里的每一个实验项目,都凝聚着地面团队无数的心血。能在太空亲自完成这些实验,是幸运,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他说,80后的他稳重踏实,喜欢种菜养花、品读诗词,或许能把中国空间站变成全宇宙最诗意的“桃花源”。

(参考信息来源:《今天,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出征太空!》湖北日报客户端)

新闻动态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