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订单破垄断,国产算力终亮剑

2025-10-25 08:56:53 127

#十月热门旅行地盘点#

百亿订单破垄断,国产算力终亮剑

这不再是演习。中国算力主权争夺战迎来决定性一役。

国庆期间,工商银行、中国联通抛出超百亿服务器订单,国产芯片占比飙升至91%——这组数字背后,是一场持续十年的技术突围终于迎来转折点。当金融与通信两大国家命脉行业将核心系统托付给国产算力,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市场选择,更是国家意志与技术成熟度的双重认证。

01 订单破壁,国产芯片从“备胎”到“主力”

风向变了。彻底变了。

国庆前夕,两大国家级采购同时亮出底牌:工商银行30亿元海光芯片服务器订单由浪潮信息独家斩获;中国联通79.6亿元集采中,国产服务器占比高达90.1%。

细节揭示真相。联通招标分为两个标包:英特尔CPU服务器仅占8.95亿元,而鲲鹏与海光国产服务器合计拿下70.67亿元。这种“双轨制”采购策略,看似平衡,实则宣告了国产算力从替补席正式走上主赛场。

金融行业最为保守。也最为谨慎。工商银行招标条件极其苛刻:要求投标人必须与六大行、股份制银行、三大运营商有过2000万元以上合作案例。这道门槛原本是为国际巨头设置,如今却被国产厂商跨越。浪潮信息独揽30亿元订单,中兴、联想仅列备选——序列排列背后,是技术实力排名的彻底洗牌。

百亿采购不仅是生意,更是信号。标志着国产算力在核心行业已从“可用”迈向“好用”,从“试验品”升级为“主力军”。

02 生态协同,软硬件实现“灵魂同步”

硬件突破只是半边天。

真正的革命发生在生态层面。10月4日,阿里开源Qwen3-VL-30B-A3B模型。当晚,华为昇腾宣布实现“0 day支持”。这意味着,软件发布瞬间,硬件已准备就绪。

这种同步看似简单。实则艰难。过去多年,国产AI生态面临“魂体分离”困境:芯片等硬件,框架等软件,各自为政,适配成本极高。如今,华为昇腾不仅支持阿里模型,更早前已实现对DeepSeek新模型的即时适配。

同步背后是技术底层的深度协同。中昊芯英与太极股份的合作模式堪称典范:芯片研发团队与系统集成团队共建协同机制,从底层指令到系统应用全链条优化。在天津移动TPU智算中心,这种协同让国产芯片性能超越国际同级产品1.5倍,能耗降低30%。

腾讯混元视觉模型跻身全球第三。更有意义的是,它完全基于国产算力训练推理。这证明国产算力已能支撑顶尖模型研发,生态闭环已然形成。

03 技术路线,多元架构打破x86垄断

没有唯一答案。国产算力走的是多元化技术路线。

当前三大架构并行:华为鲲鹏(ARM架构)、海光信息(x86架构)、飞腾(ARM架构)形成主力阵营。各具优势。海光凭借x86兼容性,在银行系统迁移中表现优异;鲲鹏依托华为全栈生态,在运营商市场占据主导。

百花齐放才是春。燧原科技推出新一代训推一体AI芯片“燧原L600”,性能对标英伟达H20且大幅超越。中昊芯英的“刹那”TPU芯片,在AI大模型场景中实现算力性能超越海外GPU近1.5倍。

这种多元化战略看似分散力量,实则为不同场景提供最优解。海光x86架构适合传统数据库迁移,鲲鹏ARM架构更适合云原生场景,而新兴的RISC-V架构则代表未来方向。

不再追求单一替代,而是构建多层次算力体系。这才是自主可控的真正含义。

04 未来展望,从“替代”到“引领”的新征程

国产算力的征程刚刚开始。

头豹研究院预测,到2028年中国服务器CPU国产化率将达到85%。这不仅是数字增长,更是产业逻辑的深刻变革。

下一个十年,竞争焦点将从“单点性能”转向“生态协同”。华为已规划2026-2028年芯片迭代路线图,2028年将发布昇腾970。燧原科技下一代芯片将实现性价比翻倍。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成本重构。中昊芯英CEO指出,当前国内算力成本仍是美国的1.5-2倍,通过技术迭代有望让县域经济用得起算力。当算力成本降至水电般普惠,AI才能真正赋能千行百业。

从“可用”到“好用”,从“替代”到“引领”。这场始于技术突围的竞赛,终将归于生态共赢。

未来已来。国产算力正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十年后回望今天,百亿订单或许只是起点——当中国芯跳动的节奏与数字时代同频,算力自主将不再是目标,而是常态。

新闻动态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