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城交战激烈,乌F-16战斗机加入战斗,俄于一号煤矿遭遇抵抗

2025-10-25 00:17:52 107

10月14日,乌克兰红军城前线硝烟弥漫。 俄军16万大军压境,乌军数万精锐死守防线,双方在顿巴斯地区爆发了被称为“决战”的激烈交战。 此前鲜少露面的乌军F-16战机突然杀入战场,向俄军阵地投下美制JDAM精确制导炸弹;与此同时,俄乌特种部队在红军城西部的1号煤矿坑道内展开近距离搏杀,矿井深处枪声四起。 这场战役将决定顿巴斯防线的命运,也成为了现代战争中高科技武器与地下巷战交织的残酷样本。

一、红军城:顿巴斯的“生死之门”

红军城原名波克罗夫斯克,是乌克兰顿巴斯防线的核心枢纽。 这里汇集了E50、T0515等多条战略公路,乌军东部战区的物资补给和兵力调动均依赖于此。 俄军若攻占此地,可直插乌军后方,进而威胁哈尔科夫、敖德萨乃至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 乌军在此集结了数万精锐,而俄军投入了16万兵力,形成四倍兵力优势。 2025年10月初,俄军采取“围三缺一”战术,从北、东、南三面切断红军城与外界的联系,仅留西部通道作为“诱饵”,试图围歼乌军有生力量。

战场焦点集中在两个关键节点:一是城外的诺沃格罗多夫卡村,这里是俄军前沿集结点;二是乌达奇内村北部的西部1号煤矿矿井,地下坑道纵横交错,最窄处仅容1.5米宽,成为双方特种部队的死亡竞技场。

二、F-16的冒险突袭:20架战机对抗俄军防空网

10月14日凌晨,乌克兰瓦西里科夫机场的F-16战机紧急升空。 这些由西方援助的战机约20架,此前因俄军S-300/S-400防空系统的威胁一直隐蔽待机。 此次乌军不惜冒险出动,直接原因是红军城防线告急:俄军已突破米尔诺格拉德方向的乌军阵地,红军城火车站被围,补给线濒临中断。

F-16机群直扑诺沃格罗多夫卡村,向俄军集结地投掷美制JDAM精确制导炸弹。 乌克兰F-16联队副指挥官(代号AB)称,这些战机近期已拦截上千架俄军无人机和数十枚巡航导弹。 但俄军防空火力同样凶猛:S-350和S-400导弹系统覆盖空域,苏-34和苏-35S战机轮流巡逻。 一架F-16在返航时被导弹击中尾部,飞行员勉强迫降田野,机身浓烟滚滚的视频在社交媒体迅速传播。

三、地下血战:煤矿坑道里的狙击与反狙击

在地面激战的同时,1号煤矿井下正进行一场无声较量。 乌军独立第255狙击营利用坑道复杂地形设伏,每个通风口和岔路都可能藏着枪口。 俄军则派出特种侦察小组,携带热成像仪和便携式信号扩展器,在黑暗中进行渗透作战。

10月13日夜间,俄军一支小队在坑道内遭遇乌军“巴巴雅加”无人机投掷的绊线地雷,3人重伤。 乌军士兵伊万描述:“他们(俄军)试图用钻头噪音干扰我们通讯,但我们用无人机锁定了声源位置。 ”俄军随后采取温压弹攻击,ODAB-1500炸弹投入矿井深处,爆炸抽空氧气,导致坑道内乌军士兵窒息。

截至14日中午,俄军宣布控制1号矿井70%区域,但乌军仍死守主通风井附近的几个关键节点。

四、战术演变:从远程消耗到近身肉搏

战役初期,俄军主打“以逸待劳”:用远程火炮、无人机和空天军消耗乌军。 但10月后战术突变,俄军第20摩托化步兵师开始与乌军展开阵地白刃战。 在红军城西部街区,双方士兵在废墟间逐屋争夺,一名乌军士兵称:“俄军突击组带着喷火器清剿地下室,我们只能用FPV无人机从窗口反击。 ”

乌军同样调整策略,将整个FPV无人机营投入战场,使用“巴巴雅加”大型四旋翼无人机远程布雷,封锁俄军补给路线。 俄军一支运输车队在试图向1号矿井运送弹药时,遭无人机群伏击,30辆装甲车和卡车被毁,路面焦黑残骸延绵数公里。

五、后勤困境与外部变数

红军城的泥泞秋雨让战场更显残酷。 乌军轮式车辆在泥沼中举步维艰,成为俄军炮火靶标。 乌克兰被迫将驻守苏梅地区的第144旅、切尔尼戈夫的第154旅急调红军城,但这些援军在路上已遭重创。

国际局势暗流涌动。 特朗普政府放话援助乌克兰“战斧”巡航导弹,五角大楼另在研究射程300公里的“简易巡航导弹”方案。 俄军电报频道频繁讨论:“若美制导弹抵达,俄边境基地将直接暴露。 ”

红军城战役呈现了21世纪战争的撕裂感:F-16投下的JDAM炸弹与煤矿坑道里的匕首搏杀并存,星链无人机指引的精准打击与泥泞中徒步补给的士兵共舞。 当乌克兰指挥官称“这里每一片树叶都是战场”,而俄军士兵抱怨“地下坑道比地面更危险”时,现代战争是否已陷入高科技与原始血腥的悖论?

新闻动态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