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承认能和中等量齐观,却拒联手建G2,因手里攥着四大盟友

2025-10-25 01:47:06 174

“中国已经够格,但想和我同桌?没门。”伯恩斯一开口,火药味就蹿满屋子。

这话听着硬气,可细品全是虚汗。美国嘴里承认中国实力,转身就把“共治”俩字踩得稀碎,宁可拉着四个小弟排排站,也不肯单独挪个椅子。为啥?面子比天大,权力哪怕割出去一寸,都像割心头肉。

伯恩斯在东京抖包袱,连点四个名:日本、欧盟、澳大利亚、印度。他说得轻巧,好像这四个伙计随时能甩膀子一起上。可现实啪啪打脸,动静越大,尴尬越明显。

先说日本,表面最铁。美日联合司令部天天搞演练,飞机起落得比出租车还勤。可日本国内政坛乱成一锅粥,新首相人选说换就换,今天加码军费,明天预算就卡壳。美国想让它当急先锋,日本心里打鼓:真打起来,第一波挨揍的可是我。

欧盟呢?听着高大上,其实各怀鬼胎。法国嚷嚷“战略自主”,德国偷偷和中做生意,芯片限令喊得响,转头大众、宝马在华工厂加班加点。美国想让欧盟当技术闸门,欧盟只想卖车赚钱,两边算盘珠子根本打不到一块。

澳大利亚更尴尬。一边跟着美国喊“自由航行”,一边猛猛往中国运铁矿石。总理干脆缺席北约峰会,理由是“行程撞了”,其实就是怕得罪金主。核潜艇协议签了,可国内反对声浪一浪高过一浪:花大钱买二手潜艇,图啥?

印度最滑头。四方安全对话里坐得端正,真让签安全条约就装傻。美国军舰想来停靠,印度说码头维修;美军官想来常驻,印度说签证紧张。转头继续买俄罗斯打折石油,气得美国干瞪眼:说好的围堵呢?

伯恩斯嘴里的“帮手”,实际像四根筷子,看着能扎成篱笆,其实一掰就断。美国想让他们围成铁桶,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日本怕被当炮灰,欧盟想赚钱,澳大利亚想两头吃,印度想左右逢源。

为啥美国死盯“盟友”?说白了,单挑没底气。中国体量摆在那,贸易、技术、军舰、朋友圈,一样不缺。美国清楚,再想像三十年前那样拍桌子就让人低头,已经不现实。可让它承认“咱俩平起平坐”,比割地还难受。于是想出“群殴”套路:多拉人站队,显得自己不是孤家寡人。

可拉来的终究是生意伙伴,不是死士。美国想让日本冲第一,日本想问“有什么好处”;美国想让欧盟断供芯片,欧盟问“我的订单谁补”;美国想让澳大利亚当南太警察,澳大利亚问“中国不买我牛肉怎么办”;美国想让印度堵印度洋,印度问“俄罗斯武器还买不买”。

一圈问下来,美国只能尴尬笑笑:咱们靠信念。信念值几个钱?盟友心里门清。于是出现了荒诞场面:美国在台上喊“团结”,台下四国各刷各的手机。军演喊得震天响,真到实弹环节,不是缩减规模就是临时改剧本。

更扎心的是,美国自己也没法完全脱钩。一边封杀中国芯片,一边高通、英特尔 quarterly 财报显示对华收入占比依旧三成往上。政客嘴硬,企业身体诚实。盟友看在眼里,更不愿意当冤大头。

说到底,美国怕的不是中国,而是自己从“唯一老大”变成“并列老大”。这种落差,就像班里第一名突然发现自己和第二名同分,心态崩了。可现实是,试卷已经发下来,分数改不了。再死撑,也只是拖时间。

伯恩斯的“拒绝共治”听起来悲壮,实则像小孩赌气:不跟你玩了,我找别的小伙伴。可小伙伴也有自己的游戏要玩,没人愿意一直陪着他过家家。

于是,场面变成美国拼命摇旗,四国礼貌鼓掌,心里各想各的。这不是围堵,更像一场大型社死现场。

美国把“帮手”挂嘴边,实际是给自己壮胆。可胆气不是靠人多,是靠实打实的利益。当盟友发现跟着美国混得亏钱,转身就会去谈自己的买卖。

当年“G2”被毙掉,说是怕分权,其实是怕失控。现在用“合围”替代,却发现根本围不住。中国该做生意做生意,该交朋友交朋友,反倒把美国晾在原地。

说到底,美国想回到“一言堂”的时代,可世界早就习惯了多声道。再怎么拉群,也挡不住历史往前进。

于是,伯恩斯的豪言成了段子:嘴上说不要共治,身体却很诚实地找帮手;帮手们嘴上说挺你,钱包却很诚实地继续收人民币。

故事讲到这,你觉得美国是真怕中国,还是怕自己被拆穿?

#新作者流量激励计划#

新闻动态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