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以色列再次逼宫特朗普,伊朗总统却意外“示好”美国?

2025-07-21 09:26:57 93

中东这地方,从来就没有“太平”两个字,但现在的局势,只能用一个“乱”字来形容,甚至比前段时间伊朗和以色列大打出手时还要乱得多。那时候,好歹还只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对抗,可现在,给人的感觉是,除了少数几个国家,整个中东的火药桶都快被以色列给点着了。

就在以色列国防部长对伊朗放出狠话,声称“如果伊朗敢威胁以色列,必将再次遭到打击”还不到二十四小时,更劲爆的消息就传了出来。以色列又开始它最擅长的操作了:催促美国下场动手。

根据《以色列时报》的最新爆料,以色列正在火急火燎地敦促美国,要求对也门的胡塞武装发动新一轮的军事袭击。为什么这么急?因为胡塞武装最近加大了在红海对与以色列相关船只的打击频率,以色列自己有点扛不住了。

为了能让特朗普政府下定决心,以色列玩起了“激将法”。他们公开对外放风,话里话外地刺激美国,说:“胡塞武装对海上航运的威胁,早就不再仅仅是以色列一个国家的问题了。”这话可说太有水平了,潜台词是什么?不就是明明白白地告诉特朗普,胡塞武装打击的目标已经扩大化,不只是以色列的船,所有西方国家的船都可能成为目标。你们美国再袖手旁观,等火烧到自家眉毛可就晚了!

这种直接喊话美国的操作,以色列玩得是炉火纯青。就像之前怂恿美国打击伊朗一样,这次他们同样毫不避讳,直接要求美国空军出动战机,去轰炸也门的胡塞武装目标。甚至,以色列还抛出了一个更诱人的提议,扬言要组建一个专门针对胡塞武装的“海上联盟”。这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又是拉帮结派,搞小圈子,试图把更多国家捆绑在自己的战车上。

可问题是,特朗普真的会听吗?美国真的没考虑过打击胡塞吗?恰恰相反,美国不仅打了,而且效果一塌糊涂,甚至可以说是吃了个大亏,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段不光彩的历史,恐怕才是特朗普迟迟不愿搭理以色列的根本原因。

超级大国的红海滑铁卢:特朗普的“停火”就是认输

五月份,美国突然叫停了针对胡塞武装长达两个多月的轰炸行动。本来美国对胡赛出手的时候,全世界都以为会是一边倒的碾压。毕竟,胡赛的对手可是美国啊!那个曾经用一场海湾战争就奠定了自己全球军事霸主地位的超级大国。区区一个胡塞武装,在很多人看来,能撑过一个月都算是奇迹。

但现实却狠狠地打了所有人的脸。胡塞武装不仅撑过去了,而且还打得有声有色。在短短三十天内,他们就接连击落了七架美国的MQ-9“死神”无人机。这可不是什么便宜货,每一架的造价都超过三千万美元,七架就是两个多亿美元打了水漂。这还不算完,胡塞武装的导弹和无人机就像不要钱一样,频繁在红海地区寻找美军的目标,打击范围甚至包括了美国的航空母舰和驱逐舰,虽然大部分被拦截,但那种挑衅的姿态,让美国海军颜面尽失。

都说打仗就是烧钱,可烧钱也得听个响儿吧?美国这场仗打下来,效果微乎其微,胡塞武装的袭击能力似乎没有受到任何实质性的削弱。光是消耗的导弹和弹药费用,据估算就超过了十亿美元。钱花了,脸也丢了,关键是胡塞武装还越打越勇,摆出了一副要和美国硬碰硬、奉陪到底的架势。这让五角大楼的将军们头疼不已。

最终,白宫不得不选择了“体面”的退场。官方的说法是,在阿曼官员的调解下,美国和胡塞武装达成了停火协议。协议内容很简单:美国停止轰炸,胡塞武装则承诺不再袭击红海上的美国舰船。但这里面有个猫腻,胡塞方面明确表示,这个承诺不包括以色列。他们和以色列之间,可没有任何协议。

表面上看,这是一次双方各退一步的政治解决方案。但美国和以色列的媒体却捅破了这层窗户纸。他们报道称,特朗普之所以突然下令停火,真实原因只有一个:美军的军事行动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也就是说,美国军方评估后认为,这场仗在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结束。美军在空袭中非但没有取得预想中的空中优势,反而被拖入了消耗战。再这么打下去,美国极有可能重蹈覆辙,再次深陷中东战争的泥沼无法自拔。

正是有了这样惨痛的前车之鉴,现在的特朗普政府恐怕对以色列的请求根本提不起兴趣。除非五角大楼能拿出一个万无一失、能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胡塞武装的方案,否则,想让特朗普再次把美军派去红海冒险,可能性基本为零。毕竟,选举在即,任何一次军事上的失败都可能成为政治上的致命伤。

以色列的两难:一边挨打,一边上演“停火”戏码

美国那边选择了停火自保,可胡塞武装针对以色列的行动却从未停止。他们仿佛把打击以色列当成了一项长期事业,孜孜不倦。6月,美国媒体还爆出消息,称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策划了一次针对胡塞武装高级领导人的暗杀行动,但最终以失败告终。这无疑让以色列更加恼火,也更显得束手无策。

紧接着,伊朗和以色列的冲突爆发,全世界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过去。说句实在话,如果伊朗当时能有胡塞一半的警惕性和强硬,也不至于在冲突中损失那么多高级将领。而在伊以冲突最激烈的时候,胡塞武装也没闲着,他们第一时间站出来力挺伊朗,公开警告美国:“如果美国敢卷入伊以冲突,那么红海上的所有美国船只都将成为我们的打击目标。”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姿态,让外界印象深刻。

等到伊以冲突暂时告一段落,以色列并没有打算就此罢手,而是立刻掉转枪口,继续对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采取军事行动。其手段之残酷,甚至有以色列士兵匿名爆料,称接到过上级“可以对加沙平民开火”的命令。这种做法彻底激怒了胡塞武装。他们再次将导弹射向以色列境内,甚至还动用了传闻中的超音速导弹,气得以色列国防部长公开发出严厉威胁:“如果也门(胡塞)继续对以色列动手,他们的下场将和伊朗一样!”

可是,一个连美国都敢硬碰硬的组织,会在乎以色列的口头威胁吗?答案显而易见。进入七月份,随着以色列扩大在加沙的军事行动,胡塞武装也升级了对以色列的袭击,无人机和导弹齐发。另一边的哈马斯也没闲着,同样向以色列发射了数枚火箭弹。胡塞武装的领导人更是公开放话:“只要以色列一天不停止对加沙的侵略,我们在红海的军事行动就一天不会停止。”

多线作战的压力,终于让以色列感觉到了切肤之痛。一边是虎视眈眈的伊朗,一边是加沙和哈马斯的持续抵抗,另一边还有个神出鬼没的胡塞武装。这对以色列的军事储备和财政都是巨大的考验。尤其是它的防空系统,像“铁穹”、“大卫投石索”这些,每天光是拦截导弹和无人机的消耗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说得通俗点,胡塞他们打过来的是相对廉价的导弹和无人机,就像是“蚊子”,而以色列用来拦截的防空导弹则是“大炮”。这种用大炮打蚊子的消耗战,长期下去谁也受不了。要不是有美国在背后源源不断地提供支持,以色列恐怕早就被轰炸得千疮百孔了。

或许是真的被打怕了,也或许是想耍什么新花样。近段时间,国际上突然传出很多“以色列寻求与巴勒斯坦停火”的消息。以色列外交部长甚至亲自对外表态:“以色列对加沙停火是认真的,如果能实现临时停火,以方将就永久停火进行谈判。”听听这话,说得何其诚恳,好像以色列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和平天使。

但以色列嘴里的话,又有几句能当真呢?就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7月11日再次释放烟雾弹,声称“希望在未来数天内达成加沙停火协议”的同时,巴勒斯坦方面的官员却给出了完全不同的说法。他们对外透露:“加沙的停火谈判已经陷入僵局,核心分歧在于以色列是否愿意从加沙地带撤军。”这句话一针见血,撕下了以色列“和平”的假面。说白了,以色列根本就不想归还已经占领的加沙地区,他们想要的是将其永久吞并,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国土面积。

所以,以色列这一系列看似积极的“求和”表态,很可能只是一个计谋。目的就是为了安抚国际社会,同时麻痹胡塞武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先换取胡塞停止对它的海上袭击,好让自己能喘口气,腾出手来专心解决加沙问题。要不然,怎么解释他们一边高喊停火,一边又在背地里催促特朗普派兵去打胡塞呢?这两面三刀的伎俩,实在是太明显了。

伊朗的惊天变局:总统“亲美”是背叛还是另有隐情?

看到这里,很多关注中东局势的朋友可能脑子里都有个大大的问号:伊朗去哪了?当初伊以冲突,美国威胁要下场的时候,胡塞武装第一个站出来力挺伊朗。现在胡塞和以色列打得不可开交,按理来说伊朗应该有所表示才对,可为什么却异常沉默?

答案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伊朗的内部,似乎也出现了分歧。而引爆这个分歧的,正是伊朗新上任的总统佩泽希齐扬,他最近的一个举动,被外界广泛解读为“亲美”,这让伊朗国内的强硬派感到非常不满和愤怒。

在如此关键的时刻,伊朗总统到底是怎么想的?不久前,佩泽希齐扬接受了美国著名记者塔克·卡尔森的独家专访。这个卡尔森可不是一般人,他是美国右翼媒体的标志性人物,也是特朗普关系圈里的红人。在国际政治中,接受他的采访,通常被视为是一种向美国保守派或者说特朗普阵营释放善意信号的举动。此前,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寻求与美国缓和关系时,也曾接受过卡尔森的专访。

如今,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也做了同样的事情。在采访中,他公开喊话特朗普,希望美国“不要再介入那些不属于美国的战争”。而且,他本人此前也多次表态,希望能和美国尽快就伊核问题达成新的协议。这一系列的举动,让很多人惊呼,难道这位新总统是伊朗内部最大的“亲美派”?在美以视伊朗为死敌的当下,这种行为无异于是一种背刺,不仅背刺了国内的强硬派,也让那些曾经支持伊朗的中东国家和组织感到困惑。

但是,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伊朗的政治体制比较特殊,总统虽然是政府首脑,但真正的最高权力掌握在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手中。也就是说,伊朗对美国和以色列的根本态度,最终的决定权在哈梅内伊,而不是总统佩泽希齐扬。

这么一看,佩泽希齐扬的这番“亲美”表现,就更像是在唱“白脸”,上演一出精心策划的“好警察,坏警察”戏码。由总统出面,释放一些相对温和、寻求对话的信号,来试探美国的反应,缓和国际压力,甚至分化美国的内部意见。而真正的底牌和核心立场,则由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牢牢掌握在手中,保持强硬姿态。这也就是为什么以色列和美国一直想尽办法,甚至不惜采取暗杀手段,也要除掉哈梅内伊的原因。因为他们清楚,只要哈梅内伊还在,伊朗的根本国策就不会改变。

所以,伊朗总统的举动,或许并非单纯的“亲美”或“背叛”,而是一种更为复杂和务实的外交策略。在中东这个混乱的棋局中,每一方都在小心翼翼地落子,虚实结合,真假难辨。

眼下的中东,距离真正的和平还差得太远。伊朗的核问题依然悬而未决,加沙的停火谈判名存实亡,甚至伊朗到底储存了多少高浓度浓缩铀,至今都是一个谜。美国和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战略目的远没有达到,他们怎么可能轻易收手?本来以色列就是一颗“老鼠屎”,现在又多了美国在背后不断地拱火、搅局。

更何况,根据美国和以色列过往的行事风格,就算真的达成了什么停火协议,谁也不敢保证下一秒他们会不会就单方面撕毁协议,再次发动突然袭击。就像中方一直以来对中东局势的表态那样:战争无法带来真正的和平,唯一的出路是通过谈判和对话来解决问题。但可悲的是,在这片土地上,似乎拳头和导弹的声音,总是远远大过理性和平的呼吁。

恒盛娱乐介绍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