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刘家良骨灰被盗勒索6000万?香港警方调查细节公开

2025-11-22 20:17:42 84

深夜,沙田宝福山坟场一片寂静。监控未响,巡逻未至,数人悄然潜入,剪断铁丝网,拆卸重达数百斤的墓碑,刮除玻璃胶,拧开螺丝,动作精准如手术。他们不是来祭拜的,而是来“取货”的——香港武学宗师刘家良的骨灰,连同那张写着“此处无贵重物品”的警示字条,一同消失。

这不是电影情节,是2025年8月真实发生的一起盗墓勒索案。盗贼得手后,向遗孀翁静晶发送骨灰盒照片,索要6000万港元赎金,支付方式指定虚拟货币。与此同时,至少两名其他名人的骨灰也在同一时间被盗。警方已拘捕一人,其余嫌犯仍在逃。一场针对逝者的犯罪,撕开了现代社会一道隐秘而深重的裂口。

这并非孤例。2025年2月,两名中国籍男子在韩国济州岛盗走6个骨灰盒,索要200万美元赎金,得手后迅速逃往柬埔寨。2016年,山西张某兄弟多次盗掘尸骨,向家属勒索数万元人民币,最终被判刑。从乡村坟地到国际墓园,从现金到虚拟货币,骨灰正被异化为一种新型“人质”,而犯罪的手法,早已超越传统盗墓的范畴。

作案者不再盲目作案。他们踩点、分工、使用专业工具,甚至研究墓碑结构。刘家良墓需拆15格石板才能触及骨灰盅,盗贼却能完整复原现场,不留痕迹。这已不是临时起意的迷信盗窃,而是有组织、有技术、有逃亡预案的精准打击。更值得警惕的是,赎金支付方式已全面“现代化”——虚拟货币因其匿名性与跨境流通性,成为勒索首选。杭州曾有黑客团伙通过加密企业系统索要比特币,山东青年在缅甸被绑,家属也被要求支付等值USDT。技术让犯罪升级,也让追查变得艰难。

有人问,为何不付赎金?翁静晶说:“6块钱都不会给。”这不是逞强,而是一种清醒。一旦支付,等于承认骨灰可被交易,等于为整个黑色产业链注入信心。韩国案中,家属未付款,警方三天寻回骨灰;山西案中,有人付款,犯罪便持续发生。妥协换不来安宁,只会引来更多豺狼。真正的威慑,来自零容忍的态度与迅速的司法回应。

此案暴露出的,不只是宝福山坟场监控盲区、夜间巡逻缺失、物理防护形同虚设的安保漏洞,更是对整个社会秩序的挑战。当死亡不再被敬畏,当情感成为勒索筹码,我们守护的已不仅是墓地,而是文明的底线。墓园需加装电子围栏、智能门禁与震动报警,执法需强化跨境协作与虚拟货币追踪能力,法律更应明确:任何以尸骨为工具的勒索,都将面临最严厉的刑罚。

骨灰不可盗,尊严不可卖。每一次沉默的妥协,都在为下一次掘墓开路。

产品展示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