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雷-1重磅登场,轰20恐将下马!中国空军战略巨变?

2025-09-11 23:07:42 132

九三阅兵那天,好多人都看懵了。

天安门前,一辆车上驼着个大家伙。

白色的,编号“JL-1”。

这不就是退役多年的“巨浪-1”潜射弹吗?

就在大家满脑子问号时,央视解说员一嗓子,直接把全场点燃:

此“惊雷”非彼“巨浪”!

这是一款全新的空基高超音速导弹,代号“惊雷-1”!

消息一出,舆论场瞬间就炸了。

这可是专为轰-6N打造的大杀器,能带核弹头。

更是全球头一款被证实服役的同类武器。

它的出现,让一个老话题又被翻了出来:

有了这么猛的“惊雷-1”,那传说中的轰-20,还有必要搞吗?

网上甚至已经有人喊“轰-20下马”了。

一万公里的快递使命必达

咱们先看看,这枚“惊雷-1”到底有多横。

十来米长的大块头,直径快赶上两米。

弹体尾部那四片三角翼和火箭喷口,浑身都写着“暴力美学”。

它不玩什么花里胡哨的吸气式发动机。

路子很野,就是简单粗暴。

固体火箭一脚油门到底,把弹头猛地踹上高空。

然后,就是它的个人秀时间,高超音速滑翔。

更绝的是,它在末端还能玩出“水漂”一样的规避动作。

再入大气层时,速度据说能飙到17马赫。

等你发现它,想拦?对不起,窗口期就8分钟。

眨眨眼就错过了,现有的反导系统基本都成了摆设。

射程更是它的看家本领。

轰-6N在高空把它扔出去,能打8000公里远。

要知道,轰-6N自己就能飞3500公里。

两者一加,一个半径超过一万公里的打击圈,直接成型。

如果轰-6N再来一次空中加油,作战半径扩大到5000公里。

那就能把“惊雷”送到九千公里开外的地方。

这意味着,咱的轰炸机从本土起飞。

就能威慑到西伯利亚、印度洋,甚至澳大利亚。

美军在夏威夷和关岛的基地,也彻底暴露在打击范围内。

台湾退役少将栗正杰说得很直白:

“惊雷-1”的出现,代表解放军“核三位一体”的拼图,

最后一块,终于拼上了。

过去咱有陆基的东风,海基的巨浪。

现在,灵活机动的空基核力量,正式就位。

有了新欢忘了旧爱

“惊雷-1”配轰-6N的组合拳,确实太犀利了。

那问题就来了,我们还辛辛苦苦等轰-20干嘛?

这架从2016年官宣研发至今,连张高清图都没见过的“幽灵”,

轰-20的进度确实不快,这些年除了偶尔放点风,没啥实质动静。

有人说,它坚持的亚音速飞翼布局,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巨大的弹仓,根本塞不进“惊雷”这种新时代的尖货。

甚至有传言说,项目可能都推倒重来了。

准备改成能带新弹药的超音速构型。

毕竟,咱们的导弹技术进步太快了。

从东风-17到鹰击-21,高超音速武器遍地开花。

如果轰-20出来,只是个单纯的隐身平台,那确实有点尴尬。

它的部分功能,可能真就被现在的武器组合给替代了。

先有利剑再配侠客

但官方从来没说过项目要停。

恰恰相反,西飞公司还在大量采购复合材料。

风洞测试据说也把飞翼布局优化到了新高度,隐身性能大增。

就连美军的情报都认为,这款对标B-2和B-21的战略轰炸机,

将在2030年前后服役。

其实,把“惊雷-1”和“轰-20下马”划等号,是想岔了。

“惊雷-1”是矛,轰-20是持矛的顶级武士。

它俩压根就不是二选一,而是未来的王炸组合。

你看老美,B-2、B-21这些隐身大杀器照样搞,

各种空射巡航导弹也没落下。

平台是平台,弹药是弹药,各干各的活。

轰炸机能重复使用,能在天上长时间溜达,找机会饱和攻击。

导弹追求的则是一击毙命,快、准、狠。

结语

“惊雷-1”的横空出世,恰恰证明了咱们走通了一条捷径。

冷战时美苏砸重金搞空射弹道导弹,都失败了。

而我们,巧妙地利用轰-6N这个老平台,扛起了新概念导弹。

一举解决了空基核威慑的有无问题。

这种思路,是先把最急需的打击能力攥在手里,稳住基本盘。

然后再从容地去打磨轰-20这件顶级装备。

这非但不是轰-20失败的信号,反而是为它铺平了道路。

轰-20之所以慢,恰恰是因为它太难了。

飞翼布局的气动控制、全频段的隐身涂层、大推力的发动机……

但可以预见,一旦它研制成功,中国空军将真正拥有“全球到达”的能力。

到那时,由轰-20这样的隐身平台,搭载着“惊雷-1”或更先进的型号。

组成的空天打击网络,其威慑力,将远超我们今天的想象。

未来的战争,是体系的对抗。

“惊雷-1”补上了我们体系中关键的空中一环。

而轰-20,则是这个体系未来无可争议的核心。

产品展示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